□刘一昂(吉林大学)
近日有河北保定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咨询,保定停运的公交线路是否还有望恢复?如果恢复要等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购买新公交车?该网友表示,自家门口唯一一辆18路公交车一直停运,出行无公交可坐,期盼公交能正常运营。对此,保定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回应称,以公交目前经营现状,暂无力恢复包括18路在内的临时停运线路运营。在公交运力、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公交公司需优先考虑恢复市区内临时停运的23条线路保证市民正常出行需求。(7月9日 澎湃新闻)
而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去年11月,保定市公交公司就曾发布公告称,为了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公交公司对部分线路采取临时停运措施。而在今年年初,河南省商丘市、黑龙江省漠河市等多地频频上演公车停运风波。一时间,如何保障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公众思考的热点话题。
综合媒体报道,“停车风波”频频上演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市民出行结构、出行习惯和出行方式发生改变,公交车上座率较低,客流量明显下降;第二,公交公司内部面临燃料成本上涨等经营性压力,安全稳定性压力也持续加大,企业内生动力普遍不足;第三,受到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地方政府对公交公司的补贴也面临补贴不到位的局面,一时让“公交停运”成为难解之题。
可以说,因为出行方式变化、经济下行等因素叠加影响,部分地区公交公司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停运的现象,这是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交公司无力承担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责任,更不能拿“一停了之”作为借口,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知道,公共交通是社会的基本盘,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一旦“一停了之”,不仅会对市民的日常出行造成影响,也不利于城市经济的盘活与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公交车不仅满足了大多数民众的出行需求,也具有公益事业的属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除此之外,在各大城市倡导低碳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公共交通工具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益于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被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今年2月20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交通运输法制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全力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条例》颁布出台和实施。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也出台了优先发展公交的实施方案,针对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制定具体解决措施。然而,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实现自负盈亏,如何解决公交停运问题,还是困扰许多地方的难题。
对此,不管是在问题暴露后“一停了之”,还是迫于舆论压力暂时恢复,都不是解决公交停运问题的长久之计。
从外部看,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调研,理清“停运风波”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督促有关公司履行好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要科学测算运营成本,从实际出发,对公交公司给予合理的补助和补贴,从而保障它们的资金运转良好,更好地为民生福祉服务。从内部看,公交公司自身也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观念,减少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性,拓展创新思路,通过广告等多样化经营手段,盘活内生动力。另外,各大公交公司也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从运营体制、评估体制入手,采取“精细化管理”的办法,通过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努力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总之,“公交停运风波”不单是公交公司的“家事”,更考验各地政府的责任担当。唯有将“民生”二字放在首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停了之”,才能真正破解“公交停运”之殇。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昂
编辑:刘昱
本文为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