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昂(吉林大学)
2021年4月28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首个全球预防溺水决议,并将每年7月25日定为世界预防溺水日。据极目新闻报道,7月24日,河北行唐县一处河边5名学生不慎溺水。25日,记者了解到,5名学生均不幸遇难,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处理此事。
这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发生多起溺水事故,其中大部分都为未成年人。2023年6月18日,湖北荆州洪湖市有两名中学生双双溺亡;7月5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三个少年抢救无效身亡;7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京南镇,一父亲带两名孩子下河游泳,最终父亲和大儿子不幸溺亡……每一起溺亡事故的背后,都是一朵朵生命之花的凋零,也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而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也成为社会反思的热点话题。
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14岁以下少年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儿童达2万名。由此可见,溺水身亡已成为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的“杀手”,而每到7月和8月更是少年儿童溺水的高发期。
客观讲,每到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都是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各个学校不可或缺、非常重视的重要课题。上到公安、教育部门,下到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志愿者,都不断向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说,我国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已经做到了全覆盖,很多学校都会印发防溺水宣传书,让学生和家长共同签字。可是,儿童和青少年溺水事故还是在生活中频频出现。
细数背后的原因,其一,对孩子来说,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加之青少年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再多的宣传也难以抵挡湖水荷塘的诱惑;其二,暑假期间,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有些家长存在“只是在湖边转一转,没有关系”的心态,放任孩子去危险水域游玩,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水性好,独自带孩子到湖里玩耍,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其三,部分地区的防溺水排查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疏漏,比如有些地区并未对危险水域设立安全警示牌,或者存在救生设施老化等问题,这也很可能导致孩子们对环境和形势缺乏有效判断,从而出现本可以避免的事故。
因此,莫让戏水变溺水,需要全社会时刻绷紧“安全”这跟弦,落实好各个主体的责任。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做好“宣传关”,既然暑期安全教育宣传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警、家、校以及全社会可以创新宣传形式,采用实际体验溺水危害、实地参观消防站等方式,让儿童和青少年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溺水的危害。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将游泳列为体育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必要的溺水自救知识与技能教育,让孩子们遇到类似情况不会惊慌失措。
另一方面,必须把好“安全关”,这需要有关部门定期对存在危险的水域或游泳场馆进行检查,定时检修、更换救生设施,通过采取在危险水域树立安全警示牌、组织志愿者在危险水域巡逻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为孩子们筑牢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昂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