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智扬(郑州大学)
近日,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审理了一起亲生母亲殴打孩子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小花(化名)因孩子(案发时8岁)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不听话等原因,在家中脱去孩子衣物,将其双手捆绑,并锁住脚部后实施殴打。经鉴定,孩子的伤情达到轻伤一级。被告人因教育方式不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缓刑两年。(9月22日 九派新闻)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棍棒底下出孝子”仍被一些家长视为教育方针,他们认为体罚是合理的,甚至出于“爱”孩子才打孩子。然而,这种暴力行为不仅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也会对他们的心理留下深深的伤痕。让“暴力”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种表现爱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是小学或幼儿园,而是家庭。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的三观和行为规范方面至关重要,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正确的家庭教育应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沟通,而不是依靠惩罚或暴力。儿童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家长的直接影响。如果长期生活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最终,这些信奉暴力教育的家长也常常“自食恶果”,无法从孩子那里获得期待的正面回应。
令人深思的是,许多网友在此次事件中产生了共鸣。不少人分享了自己童年遭受的家庭暴力经历,包括体罚和冷暴力等,许多人因此成年后对组建家庭心生畏惧。这表明家庭暴力对个体的伤害是长期且深刻的。近年来,我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大幅下降,除了生存压力大、经济负担重的原因外,不会正确进行家庭教育、童年受到心理创伤等因素也不可忽视。这进一步凸显了家庭教育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应为其提供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杜绝任何形式的虐待或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从来都不是私事,而是社会问题。法律对家庭暴力的严厉打击,不仅是在保护那些遭受暴力的孩子,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警示。
未来,除了法律的规范,社会各界还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通过教育培训、心理疏导等手段,帮助更多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保护儿童免受暴力侵害,共同打造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唯有如此,孩子们才能在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我们的社会也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曹智扬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