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近日,网传浙江台州某小学门口,一位家长因情绪激动,跪在地上请求校长取消钉钉打卡。对此浙江台州黄岩区教育局发布通报称,这是一名女家长因孩子忘记带水壶,在校门口呼唤孩子未得到回应后情绪失控。通报虽然未直接证实家长跪地要求取消钉钉打卡的说法,但也没有否认网络传言,并且还提到了“将进一步规范钉钉的使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家校沟通”,这暗示了钉钉在该校的使用可能存在问题。
家长为何如此反感钉钉打卡,以至于情绪失控?这可能与钉钉这款工具被学校过度使用,让家长陡增压力负担有关。钉钉的主要功能是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但在一些学校钉钉逐渐成了给家长布置体育锻炼、家务劳动、亲子交流等额外任务的平台。这些任务一般都是硬性要求,且家长必须通过钉钉打卡才算完成。打卡任务要求具体,花样繁多,让家长疲于应付,很多家长对此感到不理解,也吃不消。
学校用钉钉来服务家校沟通,无可厚非。但是钉钉的功能不能被误用和异化。同时家校共育也不能片面理解为可量化的任务和活动。要求家长钉钉打卡显然窄化了家校共育内涵,也显示对家长尊重不够。家校共育中,家长和学校都是平等主体,分别承担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家校共育应当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形成合作共育模式,而非单向的、强制性的任务分配。
当然,学校可以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指导,但不能是任务的强制摊派。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学校即便有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实际情况,尊重家长的意见和感受,分类指导,合理安排,给家长留出自主完成的弹性空间,避免给家长带来过多的负担。如果一刀切地布置强制任务,就有可能使原本富有意义的活动变成形式主义,费力不讨好。前不久,媒体报道空奶盒、空笔芯等在网上销售火爆,被指是家庭教育的形式主义,这正是家长为应对学校不切实际的要求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当前,国家正积极推动减轻教师、学生和家庭教育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理念和实践需因时而变。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学校都不能转嫁或增加家长的教育负担,而是应该积极倾听家长的声音,理解和体恤家长,共同探索利校利家利教育的新型家校共育之道。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