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之星·视评 | 通话膨胀:语言“内卷”是好事吗?-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来源:红网 作者:王琪方 郭好好 王佳楠 于凤 编辑:刘昱 2022-12-11 18:50:11
时刻新闻
—分享—

□王琪方 郭好好 王佳楠 于凤(郑州大学)

翻开我们的聊天记录,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打的“哈”字越来越多;习惯用yyds,绝绝子来赞扬一切;单独的“嗯”都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聊天界面了,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个嗯来证明自己并不敷衍。这便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即通话膨胀。

那么什么是通话膨胀呢?语言学家李宅安表示:如同纸币与其背后的财富不匹配而产生的通胀,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的不匹配,就是语言的通胀。简单来说,通话膨胀就是语言所代表的含义失去了其原本具有的表达力度,字数和情绪也超过本身,呈现冗余之态。

我们的语言为何越来越膨胀?一方面,语言的使用有着时代的烙印,互联网时代下,相比规范的正常表达,似乎过量的夸张语言更能体现我们情绪的抒发。“无语”不如“一整个大无语”来得强烈,说“我好激动”并不够,要用“啊啊啊啊啊我人没了”。好像平常的语言已经过时了,只有在这种夸张式表达的加持之下,个人情绪才能得到输出,得到重视。

另一方面,文本符号的交流缺失了日常人际交往之中的神态、动作、语调等辅助表达,为了消除误解,文字表达便日趋臃肿。起初表达好笑用的是“哈哈”两字,但是,“哈哈”用多了就显得不够有诚意甚至有些敷衍。于是,为了表示我的“哈哈”是真的“哈哈”,就变成了“哈哈哈”,再到后来,三个“哈”也不够用了,就变成了七个“哈”了。这种看似真诚的表达形成规范之后,无形之中迫使更大范围的人使用,但当这种表达泛化之后,又会被更新的表达所取代。追逐不敷衍推动着膨胀一直在路上。如今,虽然短视频等表达方式逐渐流行,但是就网络社交而言,文本符号交流仍是常态,这种表达意愿与表达方式的矛盾,推动了通话膨胀的泛化。

无论是货币还是语言,通胀都自然会带来贬值。正是因为过犹不及,所以我们会用字字珠玑来表示话语言简意深,用短小精悍来赞扬文章凝练有力。毫无疑问,夸张、直白、过度戏谑的语言无疑会弱化表达的准确性和力道。很多时候,语言越精练越有力。在这方面,诗歌就是最好的例子。但语言同时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特定时代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如果我们习惯了短平快的娱乐,习惯用yyds来赞扬,习惯用笑死来表达喜悦,习惯用夸张的词语来掩盖我们麻木的情绪,我们可能也就失去了准确表达自己的能力。

在语言更新迭代的滚滚浪潮中,大家在一次又一次的“通话膨胀”中乐此不疲,而我们无形中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却很少得到关注。通话膨胀,将引领我们走向何处,是语言的新生,还是思想的消亡?

a071dd9aa2fa481f81814cac00bf3069.jpg

来源:红网

作者:王琪方 郭好好 王佳楠 于凤

编辑:刘昱

本文为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656/55/12139069.html

阅读下一篇

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