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
求职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万万没想到最终败给了“性格。据媒体报道,当前,各地校园招聘火热进行,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除设置笔试、面试外,还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不少人因测试结果不合格错失心仪岗位。(6月17日《工人日报》)
如此“性格测试”,以致没有标准答案的性格测试成了企业招聘的“硬杠杠”不是新鲜事,而是老问题。近年来,mbti、九型人格等性格测试在职场招聘中频频出现,越来越多公司开始在面试中加入相关内容。分析认为,性格测试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筛选的“通用语言”,帮助面试官迅速了解求职者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偏好,提升招聘效率。
这不无道理,但也只是一厢情愿,企业与求职者之间本是一种双向选择,一些性格测试实际上有意无意传递了企业的价值观,这对求职者来说容易形成一种隐性施压和心理暗示。比如,有的性格测试具有较强倾向性,求职者若能在测试中“抗压”,被录用的机会就会增加,而“忧虑指数高”则可能成为被否定的对象。这也意味着,如果求职者想获得岗位完全可以选择对企业的取向和需求进行刻意迎合,这不仅有失公平,而且可能让双向选择变成“单项筛选”。
性格是抽象的,用分数量化考评或通过分类判断高低优劣、决定取舍,其本身就不靠谱。企业简单地搬来性格测试作为招聘门槛,甚至过分夸大其作用,不仅过于草率,还有就业歧视之嫌——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虽然该法条并未直接把求职者的性格特点列入禁止范畴,但一个“等”字已经说明,就业歧视并不局限于这些形式或者层面。也因此,针对一些企业将性格测试作为招聘门槛的现象,求职者质疑其存在不公平、不科学之处,甚至可能成为就业歧视的“新马甲”,不是没有道理。
进而言之,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来选拔员工,无可厚非,但一些奇葩的、不符合实际甚至有些伪科学的手段也登堂入室,则令人不解,也容易引发不公和争论。须知,如果用人方不重视人才综合能力的考量,反而围着性格测试转,既不利于选贤任能、促进企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公平竞争与努力奋斗的意义。
无论如何,不能让“性格测试”断了求职者公平就业路。一方面,企业要选出适合岗位、德才兼备的人,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固然不错,但前提是既要依法合规,也要避免为了形式和效率而误伤劳动者权益的情况。另一方面,对这种“迷信”性格测试、滥用性格测试、成为就业歧视的“新马甲”,结果人为阻断了求职者公平就业路的做派,有关职能部门不能听之任之,坐视不管,而是要守土有责,有所作为,该叫停叫停,该查办的查办,切实维护就业市场的良好生态,护航国计民生。
来源:红网
作者:张国栋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