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豪(湖南工业大学)
最近报道热度最高的两则新闻,一是江苏一中专的天才少女获得了全球数学竞赛预赛的十二名。二是南方医科大学一老师因治病救人导致上课迟到被处罚。两件事在事实本身上没有任何关联,但在网络讨论中,则诞生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舆论vs规则。
有网民呼唤各大高校破格录取姜萍,不应让人才被埋没,也有反对的声音,觉得规则不应被例外改变,要不然,“例外”多半会成为有权有势人的特权。对于医科大老师,有人打抱不平,觉得“生命至上”而非“规则至上”,但也有少数网友觉得,一码归一码,无规矩不成方圆。
当这样有争议性的新闻发生时,舆论场上的声音总是特别嘈杂。似乎,各方都有各方的道理。而我更愿意把这些声音,视为大道理与小道理的碰撞、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仁与勇的碰撞。
舆论,简单来说就是多数人意思之结合,是大多数人内心最朴素的情感追求。在舆论场中,无数人为姜萍而感动喝彩,感叹她的不易,惊叹她的天赋。这样一件“落魄宗门出了天才少女”的故事,打动了很多“普通人”,他们希望各大高校为姜萍破例不出于任何私心,只是希望姜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实现人生的理想。而为南方医科大学老师鸣不平的网友们,他们心中的天平偏向,也说明他们都有一颗“仁义”之心,他们的声音给社会带来了温暖的力量。
互联网时代,与主流舆论逆向而行的人,难免遭受口诛笔伐甚至网络暴力,但为何他们还要如此?诚然,有一小部分人是为了流量,为了标新立异,但绝大多数的“舆论逆行者”,是因为有着冷静的勇气。现在的舆论,往往具有非理性化和情绪化的倾向,有时会在社会热点上出现“未瞄准就开枪”的现象。而有些理性主义者,他们愿意“让子弹多飞一会儿”,他们知道,规则保护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们清醒地指出,高考也有数学特招计划,也有单科保送项目,如果为非官方赛事开绿灯,那将是后患无穷;他们的声音也保护了学生的基本权益。在温度飙升的舆论场中,这些勇敢的“舆论逆行者”,是“扫兴”但“有效”的“镇静剂”。
现在的“舆论”远非传统社会那种虚无缥缈的“天意”,而可以通过媒介化为客观力量,对现实变革产生重大作用。而相比于一种声音的压倒性优势,我更愿意听见噪杂的声音,正面的、反面的、理性的、感性的、人道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因为真理便蕴含其中,更完善的规则也蕴含其中。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世豪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