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响中国·学习问答 | 第四集:为什么说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来源:理论网 编辑:陈晓丹 2024-10-06 14:09:3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期专家

阎荣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本期主题

为什么说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现场实录

主持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想请阎教授讲解一下如何认识和把握高质量发展。

  阎荣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创造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高质量发展,我们首先要明确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发展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际,党中央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也是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阶段的认识不断深化。2013年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2014年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不只是拼速度,而是要重视内在的发展质量。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入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一个国家和地区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建设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撑,从来就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牢牢把握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经济总量规模继续扩大和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物质条件才能不断得到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有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二,高质量发展是在新征程上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来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供给体系质量不够高、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大等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优化生产函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持续顺利推进。

其三,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问题更加凸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对好各种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依然紧迫。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才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守住安全底线,确保我国现代化事业不错失机遇、不会被打断进程。

  主持人:

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场合、重要考察中,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他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也解释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阎荣舟:

是的,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首先要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角度来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积极变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跃上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对推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好经济工作、研究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在经济建设上找到突破口,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提供有力支撑。只有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才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其次要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来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到,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实践层面,在创新发展维度、协调发展维度、绿色发展维度、开放发展维度、共享发展维度上考虑设定相应的、能够充分体现发展质量的科学指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地发展。

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就是从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的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发展。其基本要求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从根本上说,高质量发展是从解决社会各方面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转向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由注重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包括发展理念面向高质量,发展动力高质量,经济结构、供给体系高质量,社会保障支持体系高质量,综合效益高质量等方面。它既包括社会发展链条上的经济发展这一起点,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成熟与否,还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根本理念和最终目标。

  主持人:

我们知道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一定是促进共同富裕,很多人在提到这一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困惑和难点都集中在如何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如何将这句话落到实处?

  阎荣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重要任务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刻阐释。共同富裕的内涵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的内容包含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的实现是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的过程是分阶段实施与长期推进过程的有机统一。“我国已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由这些发展差距造成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成为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从本质上看,共同富裕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共同富裕是一个协调命题,共同富裕是一个民生命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一个发展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首要前提,只有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首先就应该是一个发展命题。因此,作为发展命题,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逐步富裕。

生产力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进入新时代,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成就为缩小差距从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新时代十年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虽然快速提升,但当前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发展依然是制约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城乡间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方面的较大差异。

增强发展的平衡性从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具体路径可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农村共同富裕工作。2020年我国取得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全面胜利,但也要看到脱贫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防止返贫仍有较大压力。因此,需要加大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监测和干预力度,实现可持续和稳定脱贫;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性,发挥乡村振兴在促进农村共同富裕中的突出作用,实现从生计改善到生活富裕的转变;以产业兴旺为载体激活乡村内生活力,帮助农村居民过上更加宽裕、更有保障、更加美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增强发展的平衡性从而缩小城乡间差距需要实现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城乡融合。从制度层面破除阻碍城乡间要素流动的壁垒,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搭设城乡间要素双向流动及平等交换通道。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资本下乡改革步伐,有效利用下乡资本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模式。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性,逐步缩减城乡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差异。增强城乡生态治理的整体性和联动性,加快形成城乡生态融合治理新局面。以更加充分的城乡融合增强城乡发展的平衡性,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第二,共同富裕是一个协调命题。

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二是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因此,作为协调命题,共同富裕是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推进共同富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发达地区持续对欠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发挥区域的整体效能,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第三,共同富裕是一个民生命题。

共同富裕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幸福感的整体提升,在协调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最终要体现在“民生”上,满足城乡居民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实现包容性发展。从理论上看,共同富裕可以从两个层次上理解,“富裕”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共同”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分配,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的基础上,共同富裕就是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推进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这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因此,作为民生命题,共同富裕是提高人民福祉的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统一的逐步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除了继续推进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蛋糕”外,还要不断改善分配机制,分好“蛋糕”。面对这样的艰巨任务,基于现行条件实现近期目标,要有效解决共同富裕结构中最急迫、最基础、最底线的问题,然后再向着解决高层次问题的方向迈进。也就是说,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分层次、分阶段、渐进改进结构的过程。现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要聚焦底线,解决一些基本的、亟需的民生问题。

来源:理论网

编辑:陈晓丹

阅读下一篇

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网站地图